高茵颖 婆婆64岁了,一直生活在老家农村,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来城里和我们同住。日子久了,我们也只好不再勉强她了。 事也凑巧,新学期刚开始,老公的学校派他外地进修一年,家里边孩子又到了考初中的关键时刻。犹豫再三,老公还是在我的撺掇下,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吞吞吐吐地希望她能抽空过来,...
(569)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汪小科 这场初夏的雨,居然很凉,像极了数年前的那场夏雨。我望着办公室的窗外,脑海中浮现出那年结婚时的情形来。 我和老公是在职场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说我们是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可刚结婚没多久,我就感觉到被现实“打脸”了。 当...
(677)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朱钟昕 每当乡愁滋生,我就不能自拔。如若能寻觅到流落人间的偏方,煎成药,熬成汤,这种思念的病也许就能医治。 当明月,悬挂窗前,那就是唐诗宋词里的月光。月圆时,那是家乡的一枚读书月饼,能品尝到故乡甜美的味道。月缺时,瘦成一弯,就能滋长我的思念与牵挂。 当月亮,躲在云层里害羞露脸时,这也...
(636)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王贞虎 午后的暖阳似乎一直催促着我要出去走走,禁不起温度的诱惑,我决定外出晒太阳。 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不曾到附近公园享受喧嚣城市中的芬多精了,因此,当我踏进公园,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恣意品尝绿荫提供给我的身心飨宴。 漫步在夹道满是风情万种树姿的步道上,那远近稀疏的绿荫,总是让...
(625)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徐振萍 每到端午节,故乡旧时的习俗便逐渐弥漫了整个小镇,裹粽子、挂艾草、插菖蒲、佩香囊、食“五红”、系五彩线、喝雄黄酒、洗百草汤、跳判官舞……人们在大街小巷中忙进忙出,四季之中,又一个隆重的民间庆典披上了时令节气的彩衣。粽香,在味蕾...
(637)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高文宁 老家的农村,二月间,很忙。正月还没有过完,人们就忙着整理土地。田边地角的枯草烂刺,该割的割,该烧的烧。犁铧犁不了的边边角角,该挖的还得挖几锄。培土,松地,点苞谷,并苕母,育辣椒秧,茄子秧,油菜看管,麦苗除草......总之春耕春种一开始,就忙个手忙脚乱。我妈生在二月,命里就注...
(511)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苑广阔 二十多年前,离家千里上大学,和父母书信往来,但是更希望能够通过电话里听到父母的声音,以纾解内心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 宿舍里和校园里都安装有公用电话,用现在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也没见过的电话卡来打电话,先输入一长串卡号,再输入密码,才能接通电话,一分钟要一块多话费,对穷学生来说极...
(591)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向荣 大自然赐予地球绚丽的风光 不知何时又成了高楼里的梦想 林立的高楼又凭添几多惆怅 美丽的乡村七彩的田园 从荧光屏里触及祖辈的向往 高楼里又怀揣着渴望的翅膀 飞去来处 去倾听鸟儿的欢唱 去倾诉久别乡村的衷肠 可阡陌纵横的荆棘 让渐行渐远的村庄 不见了往日的模样 &nb...
(594)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李燕翔 周日上午,农村老家的一个远房侄子进城来了,他给父亲面包送来了刚从杏园里摘下来的红杏。这个侄子平时来城里并不多,每年红杏下来的时候,他都准时进城送几箱子过来。老父亲抱怨说城里啥都有,大老远的以后不要再送了。可那个侄子憨憨地一笑,浓重的乡音就灌满了整间屋子:“大伯,这...
(469)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吴辰 炎炎夏日,屋后的竹林里却是清风阵阵,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苏轼在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在历代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竹是个高雅的文化意象。它挺拔俊秀,四季常青,人们因此心生爱慕,不自觉地将其姿态抽象到精神层面。 最爱画家笔...
(582)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北半球的夏天,总是那么的闷热。太阳光照射进公寓里,拉上白色的百叶窗,房间就变得阴暗的了许多。 记得那段时间,一个人在国外,陪伴自己的就是孤独。很难想象,一个懵懂的少年在面对孤独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抗争,而我就是这样经历着时光。 后来...
(547)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李永海走进夏天,就会迎来阵阵惊喜。桃子红了,杏子熟了,在一声声响亮的蝉声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夏天。池塘里,一片片荷叶在不经意间冒出了水面。没几天工夫,一片片荷叶便长得又大又圆,荷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把整个池塘遮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在碧绿的荷叶间,一朵朵鲜艳的荷...
(573)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蒋光平端午节还没到,走在大街小巷,卖粽子的小摊贩们却随处可见了,卖的粽子也确实可爱至极,那种三角形的粽子,尖尖的角,很秀气的模样,让人喜爱得不得了,于是兴冲冲的跑到一个摊前,买下两个,然后乐陶陶的一路吃着,满足而去。我是一个对粽子情有独钟的人,每一次的端午节,都能勾起我对粽子的无限怀念,每次看到有卖...
(620)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陈亦权我老家村子边有一条小河,所以我们村的人几乎都会游泳,我的水性也很不错,我可以在小河里来来回回地游好几趟。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的同村同学陈小刚约我骑自行车去山里玩。我们骑了很久,累了以后就在一棵大树下坐着休息。我随意看向四周,只见前面有一条高高的大坝,我猜那可能是水库。我顿时来了精神,这么热的天...
(535)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陈瑶春雨沥沥似乎还是昨日,转瞬夏日便在知了的阵阵高歌中到来。说起夏天,除了炎炎烈日,最能勾起记忆的,便是众多鲜美的水果。被日头晒得大汗淋漓,晕头转向时,冰箱里那一盘冒着寒气的西瓜,最是消暑解渴,但若说夏季最为鲜美的水果,我觉得,当属荔枝。瞧!那装在碟子里的荔枝,清香扑鼻。细细剥去盔甲般的硬壳,便露出...
(704)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赵传兴我曾经与麦子结下了仇气。麦收时节的大中午,一大团麦子狠狠把我从高高的、正在行走着的拖拉机上推了下来,我赶紧去抓侧边的另一团麦子,我抓住了,它却奋力挣脱。结果我们两败俱伤,一起摔了下去。我胳膊擦破了皮,屁股摔得生疼,又吓了一大跳加一身汗。它也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地上留下了很多麦粒。那是正午十二点...
(725)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张东香细雨绵绵的夜晚,我睡得极不安稳,梦中的母亲在对我微笑,我捧着一个大瓷碗,离母亲总有几步之遥。我追着,母亲却若即若离,不让我靠近。我呼唤着:“妈,这是我的红皮猪肉。”蓦然惊醒,我已泪流满面。我对母亲的记忆,停滞在18岁那年。就在那年初,一向身体康健的母亲忽然不适,平时辛勤劳作的她也从不喊累,却日...
(589)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向荣故乡的小山村长满了我幼年的足印无论岁月怎么流逝记忆中深深地连着故乡难忘的情跟着妈妈身后的赤脚洗衣作饭锤炼健康的身心跟着父亲身后的赤脚田间地头在心里长满了艰辛跟着爷爷身后的赤脚喂牛放羊懂得了多彩的人生冻疮长满冬天的寒冷粪毒适应劳作的环境採摘山花的日子抒展四季的心情仰望大雁的往来知道山尖上的天空宽广...
(609)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霍寿喜万家灯火,各有各的生活。但如果有一个孩子参加高考,那么,这一年,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会围着孩子转,围着高考转。回想十多年前儿子的高考,也是我们家那年最大的事。儿子就读的是本市最好高中的尖子班级——理科实验班。但实事求是地说,儿子的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高三阶段的十几次综合大考,儿子的名次都居...
(578)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王锦南天气渐热,我在网上闲逛,准备买几件衣服。看着网上琳琅满目的漂亮衣服,勾起了我童年时代沦为全村人笑料的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少有新衣服穿。像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一年到头家里能给做一两套衣服就很不错了。一年级寒假时,母亲到供销社扯回几米灯芯绒的布料,请来村里的裁缝师傅给...
(538)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孙垚浅夏,天青色的夜空,渐次被云层覆盖。打开窗户,一股不愠不燥的夜风吹拂着面颊,让人顿觉心旷神怡。晚些时候,凉风习习,在这样一个夜里,我与初夏的夜雨经历了一次唯美的邂逅,她来得恰到好处。不是艳阳高照后的乌云滚滚,不是阴雨霏霏间的电闪雷鸣。在初夏的黄昏后,她适时而起、款款而来,恰似在江南小巷里撑着油纸...
(610)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钱湘燕“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又到了粽叶飘香的季节。走进早餐店,一眼看见煤气灶上坐着一口超大的不锈钢双耳锅,锅里热气袅袅的粽子一下子将我的思绪牵回到乡下外婆家——那年生病,出院后到外婆家休养,病愈后身体仍虚弱:食欲不振,乏力,出虚汗,为此医生给开了好几味补药。一天,外婆摘回来许多箬叶和棕...
(600)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高宇启十六岁时,我在淮阳一中读书。那个时候,整座县城只有这一所重点高中。在一年级下半学期的一天,班主任领着一个女孩进了教室。她一出现就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合身的白色衬衫加上一条闲适的牛仔裤,使她看上去俏皮又朝气蓬勃。后来得知,她叫柳颖,她家就在我外婆家后面的那条巷子里。我经常借口去看外婆,以期与她邂...
(553)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祝宝玉从前慢,从前的夏也慢。“凉席滚烫,睡梦轻盈/一只从井水里打捞上来的西瓜/便可喂饱整个无事的下午/傍晚前的阳光依旧热烈/蝉声依旧聒噪/柯南依旧长不大/而母亲隔着鱼塘唤我回家吃饭的那副/不生锈的嗓子,依旧嘹亮……”这是青年诗人莫诺的诗句。如他一样,在我的记忆里,从前的夏漫长而悠远,好似和昨日只隔着...
(561)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吴利强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麦黄杏熟的时节。这样的时节,让我不由得想起十多年前在西山工作的那段日子。“杏子黄,麦上场。”以前,我倒没在意这句俗语,也许是自己的家乡很少有人栽种杏树的缘故吧。可是,自从我被分配到西山工作以后,才真正有意识地记住了这句表示节气时令的话语。因为,一到六月,这里漫山遍野的杏...
(627)人喜欢发布时间: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