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歌赋 > 作文大全 > 本文内容

作文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设置悬念的200字小短文

发布时间:2025-08-11 04:20:01源自:https://www.chinawenhui.net作者 :说说控阅读(121)

作文指导07,用设悬念方法写作文,设置作文悬念的开头,作文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作文要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方法

什么是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词典对欲扬先抑的解释是: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扬"和"抑",都是一种强调手段,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某个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运用此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制造悬念,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战国策》中有一个"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开头先把冯谖贬抑到最低处: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发牢骚,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孟尝君为什么还要礼遇他呢?不料接下来作者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原来作者是想利用开头的"抑"衬托后面的"扬"。

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接上原来的情节。如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望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我"拜望亲戚本家了吗?闰土为什么很想见"我"一面?

读完插叙的内容以后,我们不禁又要问:"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闰土现在怎样了?"我们"见了面,闰土还会口若悬河,无话不谈吗?悬念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曲折变化、跌宕起伏,读来趣味横生。

就是运用设问制造悬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开头用妈妈的一句问话造成悬念:"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故事,以下按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龙去脉。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事件的经过更让人感觉兴味无穷。

把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能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切记这些"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常用的有误会法。

如《三人行》开头便写:"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欢迎分享转载→ 作文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设置悬念的200字小短文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3 - 说说控 版权所有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赣ICP备2021009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