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歌赋 > 作文大全 > 本文内容

童年,那些难忘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3-02-03 01:00:01源自:https://www.chinawenhui.net作者 :说说控阅读(452)

童年过年的快乐和喜悦让我终生难忘。虽然那时候生活很穷,物质、文化也很贫乏,但那份盼年的喜悦劲却特别高。一过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能分上几斤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

如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还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现在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娱乐项目也多了,过去很多过年的习俗也被人们慢慢丢弃了,过年那份欣喜劲也渐渐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题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平常都是吃粗粮(瓜干、玉米、高粱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

过了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能分上几斤肉,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除了年夜饭和饺子让我们孩子们很解馋外,过年还可吃到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柿饼子、瓜子、炒花生、酥糖、猫耳朵、(一种油炸面食,外面裹着白糖香甜酥口。)桃酥、芝麻酥、花生酥、麦芽糖、地瓜糖等糖果,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

    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还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那时平常人们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过年才有唱戏、说书、杂技、耍猴等艺人来演出(当然没有剧场,随便找块地围个圈就算是舞台了)。最主要的文化生活就是能看上电影,去四里八村的赶场子看电影,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年味是从&ldquo腊八&rdquo开始浓起来的,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熬腊八粥。各家各户做的腊八粥虽不同,但大多是用各种米、豆、花生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寓意着五谷丰登。

    在我老家腊八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蒜瓣放到装有醋的缸或大瓶子里密封起来,蒜会慢慢的发酵,颜色由白慢慢地变成绿色,吃起来酸辣可口,很提人的食欲。

    从腊八开始陆续着,老家集市大大小小的店铺就开始上年货了,每个集市上大小店铺五、六家,都在想方设法把年货备得齐齐全全的,生怕让别人抢了生意,不停地忙活着,有上烟酒糖茶的,有上鸡鸭鱼肉的,有上鞭炮香纸的,有上年糕、干果的,有上春联、年画的,各忙各的。看着店铺里上了那么多的年货,各家各户也开始忙着准备开了,溜达着到这个店铺看看,买点这个,到那个店铺买点那个,平日里相对平静的大街上就开始流动起来,好不热闹,这就叫&ldquo忙年活儿&rdquo。

    过了&ldquo腊八&rdquo当地人就开始备年货,备年货有讲究,一般都要买碗筷,寓意增人添口备上鸡、鱼,意求&ldquo吉祥有余&rdquo做豆腐,希望大家都有福还要备上胡萝卜、白菜、香菜等,做上一盆和菜,寓意家庭和睦生财之意。还要买上花生、瓜子、糖果、点心等。烙上一些煎饼,再蒸上一锅馒头,对了可别忘了就上要蒸上一锅年糕,意求一年要比一年高还要准备春联、窗花、和年画,意求吉祥喜庆。

    准备好了年货,年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辞旧迎新,在我老家也叫&ldquo扫屋&rdquo。儿时的我觉得扫屋很有意思,看到大人们都在忙,怕灰尘弄脏了自己,男人们便戴上了帽子,女人们则围上了头巾,戴上套袖,包扎得严严实实。把笤帚绑到木头杆子上,这样房子的樑、檩及边边角角都能扫得着。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把房子里的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动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对屋内灰尘进行彻底扫除,等彻底清扫干净了,再把地上均匀地洒上水,然后就把橱、箱、桌椅等擦洗干净搬回来,把仅有的几件家具再变换变换位置,顿觉焕然一新。

    年味从腊月二十三&ldquo辞灶&rdquo,就猛地浓起来,在老家我们也称&ldquo过小年&rdquo,主要是供奉&ldquo灶王爷&rdquo,传说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ldquo善罐&rdquo、一捧&ldquo恶罐&rdquo,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要向玉皇大帝报告。每年腊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ldquo送灶神&rdquo,所以称为"辞灶"。&ldquo家家户户要贴&ldquo灶君年画&rdquo,两边贴有对联,上联:&ldquo上天言好事&rdquo下联:&ldquo下界降吉祥&rdquo,横批:&ldquo一家之主&rdquo。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一般都用糖瓜、麦芽糖、柿子饼等,总之,要用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多说些好话,所谓&ldquo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财帛一起焚烧,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ldquo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rdquo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除夕夜把&ldquo灶神&rdquo接回来,称谓&ldquo接神&rdquo,仪式很简单,就是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ldquo灶君年画&rdquo。

    大年三十,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贴春联、挂年画。大门前挂上火红的灯笼,昭示着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家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好不热闹,这才有了真正的&ldquo年味&rdquo。

    说起贴春联来,我记忆最深。打小我就喜欢贴春联,这些年来,只要回家过年,大年三十这一天,都是我忙着贴对联、挂年画。每年我都在揣摩着对联应该怎样贴,福帖应该贴到什么位置?还要考虑应该贴几副?是否对称、醒目、粘得牢,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有一番考究。例如:把&ldquo福&rdquo字倒着贴,寓意是&ldquo福马上就要到了&rdquo。要在门框上贴上横帖如:&ldquo富贵之家&rdquo、&ldquo吉祥如意&rdquo,正屋还要贴上诸如&ldquo富贵满堂&rdquo之类的横帖,大门外还要竖着贴上&ldquo出门见喜&rdquo、&ldquo出入平安&rdquo等,猪圈里还要竖着贴上&ldquo六畜兴旺&rdquo、&ldquo猪肥牛壮&rdquo等,贴春联之类也是一门小小的学问,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过年最主要的就是吃团圆饭,也称&ldquo年夜饭&rdquo。这是家家户户最热闹,也是最愉快的时候,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做上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享受着美食佳肴,也享受着欢聚的快乐。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

    在农村,&ldquo年夜饭&rdquo一般从三十下午三点多就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多数人家,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豆腐和丸子不可少,象征吉祥有余,全家有福,团团圆圆。鱼要选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炸豆腐做法主要是炸豆腐还要有丸子,一般是萝卜丸子,象征团团圆圆另外还要有炒年糕、芹菜拌腐竹、猪肉炖粉条子、猪肉熬大白菜等。

    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干酒,度数挺高,平时不喝酒的这时也要斟上一点,敬天、敬地、敬长辈。女人和孩子要喝一种叫&ldquo香槟&rdquo的甜酒,香甜可口,但也有酒精,喝多了照样会醉,有一年我和哥哥就喝醉了,在和小朋友们玩躲迷藏时,两人钻进麦秸垛就醉的睡着了,睡了大半晚上,害的家人好找。当时好在穿的多,草垛也大,挖的那个洞也深,为了伪装又把洞门用麦秸堵上了,只留一个小洞喘气,要不肯定得冻病了。

    吃完&ldquo团圆饭&rdquo,大家就开始&ldquo守岁&rdquo,俗话说:&ldquo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rdquo。守岁是多年不变的传统习俗。现在主要是上网和看&ldquo春晚&rdquo。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大人就开始守着油灯或蜡烛吃着瓜子,喝着茶,拉着闲呱,嘻嘻呵呵的说话。我们小孩子就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到&ldquo请家堂&rdquo的人家去磕头,(请家堂,就是年三十家人把逝去的老人,用&ldquo排位&rdquo请到家里共同过年,年初五再把他们送走。)这样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因为到谁家,他们都会拿出最好吃的糖果和点心来招待我们......。

    大人守岁,还有一个隆重的任务,就是包除夕夜和初一吃的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有&ldquo招财进宝&rdquo之意又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过去过年包饺子一般是&ldquo素馅&rdquo求的是一年素净,不招惹是非。其实是过去穷,一般人家吃不起肉饺子。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有的也包进去糖块,意求甜甜蜜蜜。小的时候,我们兄弟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最多。

    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要先敬天地,焚纸、烧香、&ldquo发纸马&rdquo燃放鞭炮,然后全家人才开始吃饺子。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挣了(指挣钱的意思),打坏盘子、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

    大年初一,是一年最热闹的日子。一大早,母亲就把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吃饺子,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大家穿上新衣三五成群,先到长辈家里磕头,然后再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大家见面说的最多的就是过年好和恭喜发财。长辈和关系较好亲戚朋友会给小孩一些零币&ldquo压岁&rdquo,俗称&ldquo压岁钱&rdquo。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现在网络和微信流行了连打字也省了,截一个发过去就完了......。

    过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过去穷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让邻人和小伙伴都羡慕不已。

    其实过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农村里临近年关都会包场电影,在农村平时是难得看场电影的。所以一进腊月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忙的日子,走村看电影就是我们最大的的快乐,临近的村庄都留下我们的脚迹。偶尔也会走趟远的,去十几里远的金矿上看电影。因为金矿上有自己的电影机,年底天天放电影,可是因为路远父母是不会让我们自己去的,所以我们就缠着大人带我们去。有时也会几个人偷偷地玩场&ldquo失踪&rdquo,回来免不了一顿胖揍,可即使这样我们也乐意,因为这样我们在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就有得&ldquo吹了&rdquo......。

    年底货郎们也会走街串巷来卖些小东西,如果没钱可以拿东西换,香甜的糖块,好看又香甜的花米团,还有我们最爱的摔炮和火鞭......。

    现在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娱乐项目也多了,过去很多过年的习俗也被人们丢弃了,过年那份欣喜劲也渐渐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欢迎分享转载→ 童年,那些难忘的年味

上一篇:蒙山雨后

下一篇:大江南北,由家最美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3 - 说说控 版权所有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

赣ICP备2021009303号